2015年2月15日 星期日

關於烏克麗麗的音準這件事

有網友問我哪些品牌的琴的音準是好的,我回覆了一些自己的想法,這裡面可不一定是真理,但至少算是我目前為止的體會,因此在回答之際,也決定分享出來,如果您有意識到音準的問題,或許可以參考。

您問到我哪些品牌的琴的音準是好的。首先,這是個困難的問題,我只能就我當前仍屬有限的使用經驗來回答您。 一般我們認為品質應該跟價格成正比;然而如果高價的重心並不是考量在音準方面,而是考量在其他的鑲嵌、木材上面,那麼即使是高價的琴款也不見得音準就能優良。
目前,我使用的琴款裡面,音準理想的琴約略有3,其中量產琴有2,1是台灣的品牌aNueNue在「日本」這個生產線所製造的高階琴款;另1是中國的品牌ACE在中國所生產的系列琴款;這兩者的音準都算很不錯,甚至勝過一些名貴品牌的產品。

另外1個是台灣‧台南的手工製琴師劉志偉師傅所製作的琴,劉師傅除了作工仔細之外,也運用上下枕相互補償的方式使音準更理想,他製作的琴音準也很好。不過這就不是工廠那樣的生產方式,產量就相對極少。至於如果有一天劉師傅的設計被量產了,音準相信肯定也會維持在相當好的水準,因為我覺得這是設計者與生產者理念所能決定的事情。以下我再多說一些......

再來要說我認為的情況。我認為的情況是:即使是同款琴,在量產之下,除非後端有極為仔細的QC在進行對音準方面的校正與補償,否則這個責任必須落到使用者身上。若您是一位在意音準,也確實聽得出音準差異的使用者,在購買時就應該先用調音器對音準進行把關。這還可以加入耳朵的檢測,例如調好音準後,按個高把位的和弦看看......如果有一點點偏差,尚在可以接受的範圍~而您又很喜歡這把琴,那麼可以買下後,再進行後端的調整、補償。(例如我曾購買aNueNue在越南生產的樂手代言款式,芒果木的21吋,音準算是可以,購買後有一次,請劉師傅幫忙校正音準,透過補償達到更理想的情況)。

而如果,您很喜歡某款琴,但您試到的眼前這把音準偏差許多,那我建議您請販賣者更換一把,如果試過兩三把同款琴的音準都很差,那麼做為樂器使用上,我建議您還是忍痛放棄。因為除非您聽不出來,否則音準不夠理想的琴只會讓彈奏者與聽者皺起眉頭而已。

不過也許有一把琴的音準其實是理想的,卻因為使用者彈奏前不能好好的調音,導致聽起來音準不理想,那也是常有的。調音絕對是件重要的程序。而在調整音準的時候,之所以不能完全依賴調音器,還必需依靠耳朵檢測的原因在於~您的調音器不見得足夠精密、而或者調音的手法、品質不見得穩定,所以有時候即使您以為調音器已經顯示為「準確」了,但彈奏起來卻還怪怪的,那就是太依賴儀器但卻忽略操作過程是否完善的原因。所以,我在使用調音器調音之後通常還會使用耳朵反覆檢測相對的音準(在我知道這把琴的音準是ok的情況下)。

最後要提醒的是:製作音準精良的烏克麗麗可能不是件容易的事,據說在這麼小的情況下,要要求良好的音準,是需要花費更多成本與心力,所以我們貌似不應該去要求市售平價或低價的烏克麗麗有很不錯的音準,尤其是高把位(第5格以後)。但如果今天您購買的是一把美金300元以上的琴款,木材的等級來到面單板(Top Solid)或全單板(All Solid),我認為這表示製作的廠商已經將琴款定位在進階使用者或者所謂高階琴的部份;那麼我們再使用更嚴格的標準來審視,才算比較合理。話雖如此,我並不認為初學者就應該購買音準不理想的樂器──除非只是做為體驗或玩具。然而這樣把烏克麗麗做為禮品、玩具的態度,固然對於烏克麗麗的普及能有一方面的幫助;但若是做為學習者、演奏者,則應該要用不同的態度去面對自己所使用的樂器(只限於自己)。

我自己在使用上的經驗也是不斷透過累積和比較來的。例如從前我還未頻繁使用到高把位的時候,對一把琴的高把位音準是沒有概念的,後來偶爾用到單音的時候,覺得單音準也就可以了,直至使用到和聲的時候才更知道其重要性;因此或許您現在對於我說的情況會覺得嚴格甚至嚴苛,但未必您之後不會有同樣的體會。而這些是我自己的一點經驗,提供給您做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