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走過數位相機錄影時代、走過智慧型手機錄影時代、錄音筆錄影時代以後,手機加USB麥克風成為平常我錄製教學、講授、彈唱、演奏日常作品的重要工具,這也讓我試過不少工具,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各自的優缺點。
2021年7月7日 星期三
【我使用的USB麥克風】
2021年5月31日 星期一
學烏克麗麗看Tab譜?級數簡譜?五線譜?
Q:終極目標是不依賴樂譜的情況下,在學習的路徑上是否還是需要樂譜?我的回答用四川話來說是「要的」。
2021年5月1日 星期六
網路教學三週年心得報告分享&2021年招生
今天來到2021年五月一號,雞湯從事網路影片教學的模式來到三週年、一千多個日子。距上一個網路教學的心得報告分享又經過一年的時間,在這一年的時間裡面,我更多對於這個模式的好壞進行了驗證、檢視。我對於教學的方向並沒有改變,但是預備要更加深入與細節化,因此在三週年的今天,同樣列出幾點跟朋友們報告:
2021年4月2日 星期五
那瑪夏代課小記
三月份,我有一個代課的臨時任務,跑了3趟那瑪夏國中,它是高雄「市」最偏遠的學校之一,從我家出發來回200公里。先到旗山,然後推進到甲仙,才切進往那瑪夏的台29線,一路走到台29線的0公里,再接臨時便道...那瑪夏的盡頭是絕路,再沒有道路延伸了,這是2009年的88風災(莫拉克颱風)之後重新再建起的聚落了。
想起2010年,時值研究所的我,在風災後一年天真的以為道路應該修得差不多了,便一群車友騎車前往南橫(台20線),誰知進到甲仙看到淹沒的河濱公園、進到梅山的途中經過一座又一座的便橋、一波又一折的鐵板便道、彎彎曲曲的下河床、再高繞,把車都快搞壞了...面對著一片又一片走山的大地、改道的河流、破碎的道路...那幅景像如今還是讓我覺得驚心不已,往後我就很是懼怕山川大海...因為吾人實在渺小得很。
2010年88風災後一週年騎車到南橫的情況 |
當時,看著梅山的居民仍然樂天的騎著野狼進出山林,我不禁問了當地的原住民「為什麼不離開?還要守在這裡?這裡什麼都沒有了,不是嗎?」,他樂天的回答我「為什麼要離開?這裡是我們的家,我們祖靈的地方,什麼都沒有,還有我們,那就還有以後呀~!」;我並不能體會他的心情,但他看起來並不悲觀。
這片山谷如何美麗,卻也提醒著我們的渺小 |
(去年南橫再開到天池,我與朋友有再騎車前往,經過梅山,現在又是熱鬧的聚落,與當時不同)
那瑪夏並不在南橫路上,而是由甲仙再側切進去的支線,直到現在那瑪夏也沒有一家連鎖超商,從那瑪夏要出來到有7-11、全家的甲仙市區,需要30公里的山路,大約是半小時以上的車程。基於我知道這些事情,我對於這次代課的任務非常謹慎、恐懼。
———————
任務的內容是兩次一整天的課程,服務的對向是國中三年級、九年級的部份學生,帶領他們技藝學程、生涯試探的課程。 這與單純的樂器社團極為不同,對於學生的未來發展有一些影響的用意在其中,藉由這樣的學程讓他們探索不同類別的職群,在國中為技藝教育學程,在高中為實用技能學程。
接到任務後的幾天,2月,我第一趟前往那瑪夏國中,單純為了探路與瞭解環境。再次推進到台29線的盡頭、那瑪夏的盡頭(第一村),折返回那瑪夏國中,正是下午。新建的那瑪夏國中非常簡潔、乾淨,山裡的環境也依然清幽...
-----------
中午的便當我沒什麼時間,匆匆吃了之後,一邊聽著同學們提供的「歌單」,一邊寫著教師日誌...如果不是因為在高中與小學教過書、待過學校的環境裡,實在很頭痛這些事情吧,我想。 也怪我自己要每個同學想出三首他們喜歡的歌曲,要做為我們接下來操作樂器體驗的素材,而我必需利用午休的時間好好的把這些歌都聽過一遍,你們一定很好奇現在的少年少女們會開什麼歌單出來,你以為有告五人嗎?並沒有呢!完全是文化不同的世界,非常有意思,也值得我們反思,到底我們一直推崇的「美」才是美嗎?這些孩子推出來的歌單著實也讓我得到許多好聽的參考素材呢!!!
第二週,也是最後一次的代課,我的打算是起個大早,5:30從家裡出發,加上中間休息一下的時間,我能剛好在第一節課之前抵達學校。五點半要出發,那我四點半要起床梳洗,而前一天睡覺前我得把器材都上車。關於職涯的問題,這一次我打算讓他們知道Jake或Daniel Ho的故事,還有我自己本身的經驗。
理論、實務、理論、實務,概念不能只是在腦海裡,透過樂器的操作,讓它有更深刻的體驗。我們今天講到「調性的轉移」,馬上就把上週的C調轉成今天的G調,並且讓他們在實際的級數上面做和弦的推演。C和G調有很多重疊的和弦,按法不用重學,D和弦就用我個人最喜歡的簡單D,0220來操作,然後我們就用〈稻香〉一起來玩音樂。
透過〈稻香〉我跟同學們說到「歌詞」在練習時候的重要性與影響,並讓他們知道「彈唱」是一種「同時操作兩個樂器」的行為,難度是不低,因為自己與自己合奏。並且我也多方示範樂器的獨奏、彈唱給同學們看,然後操作樂器的部份就到這裡一個段落。
我介紹了以烏克麗麗為職業的演奏家們的故事,然後在第二次與這些孩子的課堂結束前,大約有將近半小時的時間,與他們進行了一個討論。
於是最後一節課時,讓每個同學都說說自己對於未來的想像與期待,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想做什麼樣的工作,想過什麼樣的日子...
「成功」不是一個有定義的事,每個人對成功的定義都不相同。而只有你有需要去定義你的成功,關於別人,我們都無需評議。
有時候你覺得別人很成功,說不定他覺得自己狼狽得很,那不是很諷刺嗎?是你說了算,還是他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