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6日 星期六

Never too late, if you want it.

Never too late, if you want it.
從求學時代就偶爾會聽到生活中有一種說法,關於學習某些事物或者從事某些志願...例如學音樂,有些朋友會不自覺的述說一種想法:「那是人家從小時候就開始學,我現在學已經太晚了!我都已經OO歲了!來不及了~!」

這其實並不是我相信的。
與其說我樂觀或天真倒不如說是因為我的人生經歷至幼時到現在並不支持這樣的論述,對我而言,我認同從前課本上學到「只要開始,永不嫌遲」的狀況,也並不是一開始我就認同,是我在我短短的人生旅程中逐漸確實遇到這樣的驗證,讓我越來越肯定和相信;而我總是記得那些悸動的感覺:

1.滑板上的天使:
我永遠記得我小時候的書櫃上,有一本泛黃舊舊的照片封面的書,是一個沒有下半身的青年,他靠著滑板移動,也用雙手輔助做到許多事情,他的故事第一個震撼到我說「原來這樣也可能!」,這個故事很多人知道,我不贅述。我從這裡得到的啟發是:「一定要有天份嗎?沒有腳是不是就放棄自由移動了?是沒有了雙腳困住了你、還是你自己困住了自己?」

2.我的大學室友學長和學姐:
我的震撼有一部份從我大學室友身上看到。大一搬進宿舍時,以為是學生家長,結果是室友來的。他62~3歲,白髮倉倉但是精神飽滿;湘人學長說他是退休之後才來一圓讀大學的夢想,他年輕時因為家境和工作,只唸到三專畢業;但是對於大學的學問和種種,他仍有憧憬,於是退休之後決定要考大學;他年紀與我父親相仿;學電腦操作、打報告,操作手機…全然覺得他也不是一個老人家;我看過的長者很多,我認為人只有放棄學習了才是真的老了吧!?和湘人學長相處的幾年來,我看到他年紀雖大,但卻不衰弱的精神;也常常讓我想起做為學習的對向,主要的精神在於他不覺得自己有什麼趕不上時代的,不懂就學、不會就問、不熟就練。關鍵不在於你幾歲,而在於你想不想要!我這學長後來也是讀到碩士……在此同時,我也認識一位學姐,她也是孩子都大學了才來進修,她上課認真、讀書用心;雖然記憶力不比年輕人好,但是在學習的積極和用功的態度上,都更加讓人敬佩;我得到的啟發是「如果這些年紀大我這麼多的長者都可以,有什麼理由說因為年紀的關係,就不行?」

3.我大學的教授的實例:
大三的時候我上修大四的哲學史課程,當時由師大來的老師在課堂上責備我們都太過消極(或不夠積極),他告訴我們前代的系主任為了要申請創立學校的博士班,每天都親自到教育部高教司去;因為如果按照漫無效率的公文流程,事情只會被一再拖延,當時的系主任為了更積極的達成目的,每天都到高教司去親自送公文,這只是其一;老師告訴我們,有一次他的研究團隊發現一個計畫案,非常適合他們的研究方向,如果可以參與發表,將非常有幫助;可是申請的期限已經不遠了,眼看沒辦法趕上表定時間,這樣只好放棄了嗎!?老師說:「如果你這樣就放棄了,那它就不會成真了,要試到更多再說」,於是他們就試著打電話到承辦單位,告訴他們自己比較晚看到消息,但是很有意願想要參加,可不可能給他們寬限幾天的時間來交件?結果因此而成功獲得這個機會……如果你在自己的這一關就先打敗自己說「哎呀~不可能了~沒辦法了~去不到了…」那「有可能」也會變成「無可能」。

4.我與謝錦的相遇:
在碩士班的時候,輔大退休的老師謝錦桂毓發行了書本與紀錄片,他的觀念和教導也影響了我,諸如「生命是逆風飛翔的老鷹」、「勇敢就是帶著恐懼往前走」、「做自己生命的主人」、「想,是不會有結果的」、「生命不是『現在』,就太遲了」、「人的一生不能逃避的兩件事情:選擇與死亡。時時刻刻要看清楚自己的情緒、思緒是什麼形狀,如果順著走下去會怎樣;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在看了紀錄片與書本的當下,謝錦正開放各大專院校申請邀請他去演講,而我自己非常被謝錦的思想所感動,當時候系上都有固定時間的演講時段,但是謝錦的這個內容看起來跟學術又好像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我想起大學時候的經歷,我仍向當時的系主任也是我的老師推薦了這位謝錦;而老師看了之後,也覺得非常有意思,便著手接洽與安排邀請謝錦來系上演講的事情……謝錦真的來了! 我見到他,我和他握手,說「我關注你的紀錄片,我很希望你可以來,所以我積極的向我們主任推薦,我很感謝,因為沒想到你真的來了」,謝錦有力而溫暖的手還握著,他眼神相當明亮有光,看著我笑著說:「是呀!你敢去要,就可能會有,不是嗎!」,那悸動我至今仍存……那是一個年近七十古來稀的老先生給我的震撼。
5.幾部電影的震撼:
有幾部電影在我大學~碩士~出社會的期間給我極大的震撼與鼓舞,像是《三個傻瓜》與《白日夢冒險王》,這兩部電影對我的震撼都算很大,以《三個傻瓜》尤為最多。是時我在高中職兼課教授國文科目,我也時常對學生們提及這些議題…包含謝錦對我的影響,藍秋也是影響我的一個人。看過《三個傻瓜》的人也許不少,但像我一樣看過10次以上的人也許不多,我每一次都在細細咀嚼它裡面要啟發我們的事實……你的長輩乃至你的存在的社會對你有什麼期待,但你自己真正想要的又是什麼!?如果你真正想要的是成為一名攝影師,那你又留在一流的大學裡面做什麼?你應該越快去走上你的道路才對呀!

5.我的車友老闆們:
大學的時候玩車,玩車給我的收獲在於我的駕駛觀念比一般人好得多,這讓我在路上更加安全有效率。不過玩車給我另一個啟發是我從車友老闆們身上學到很多,認識的車友老闆裡面,有的是讀了二年大學就休學自己出來開機車工作室,因為發現自己太愛車了;有的是從普通上班族,閒暇之餘幫車友弄車,弄到不斷進修學習,現在也自己創業專營;有的是從愛好者,到認真在國內外進修學習,乃至於現在也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並越來越好的…也有雖然只是高職畢業,但是靠著自己看書、自己學習摸索,在周圍都沒有人瞭解的時候一步一步弄懂複雜的先進科技,得以幫到選手處理各種問題的厲害技師………我在車友老闆們身上看到的精神都讓我很感佩,我自己知道我玩車只是要精進自己的駕駛與喜歡享受駕駛的安全而已,但我一邊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很多……
其實還有很多啟發我的人,我講不完;例如我在北部求學時也認識賣茶飲料的老闆,因為感慨市場上對茶飲料的不講究,他自己又愛茶成痴,而去學茶、賣茶來推廣好的茶飲…………諸如此類,太多的啟發在我的生命中被積累、被發酵;所以我是一個那麼「不乖」的孩子,比如我在碩士將要畢業可以拿到學位的時候,因為我的生命遇到Ukulele而不可自拔,很困難的一個決定是要用它當做我的工作,我真的也很害怕,到現在都還是非常恐懼的!到現在,我還是憂心忡忡的擔心,這個日子靠這行飯,實在很難有什麼穩定的收入,何況要想求優渥呢?根本不敢想啊!

但是,我又回想起來我從小明明就超喜歡音樂,我只是不喜歡當時學習音樂的壓力,那種考音樂班、考級認證的壓力;但是我比誰都喜歡聽音樂、聽歌、唱歌,我連睡覺都要聽、洗澡都要聽都要唱;開車坐車更要聽(但騎車不聽,有安全問題)。那我為什麼不唸音樂班?哦!因為那時候怕說要花很多錢,而且大家說「很辛苦」「很難出人頭地」「不好、不好」……所以我沒有唸音樂班;那我又為了什麼去唸大學?好像是因為「大家都有唸大學」;那我又為什麼唸中文系?原來是因為「我的國文成績最好」;但這表示我對中國文化的領域當然也有興趣,成績才會最好;我國中高中的國文課本只有塗鴉沒有筆記,但我的考試成績往往都在很前面,上起國文課也感覺最輕鬆(國文老師是正妹也有加分哦(誤)),所以順著「自己做起來輕鬆簡單」的事情去當做一個參考,好像也是一種指標,但也未必不會是最後的路哦!誰又知道下一個階段有什麼改變,如果你沒有真的做出選擇的話,也是渾渾厄厄耶...像我回想那個時候,其實就覺得很危險,因為真的要全憑運氣......

上大學以後,真的是要說我的運氣很好,我發現我對中文系這件事情的興趣有限,僅有某部份感興趣。幸好中文系領域分「辭章」「義理」「考據」,我在大一時遇到讓我「法喜充滿」的老師,開啟我對思想的興趣……可是我又不喜歡埋頭苦讀的感覺,我發現我更喜歡「聽」,聽覺對我的學習來說比視覺更要緊……但哪有可能不讀書呢?所以我的學問進境也是有限;但這樣對國文的興趣讓我在大學的成績都是名列前排,也想像自己似乎可以往這個方向去走吧?直到大學畢業,考取研究所的時候才發現「哦好像不是耶」的那種感覺;學術界運轉的規則、學術界的氛圍和作息,那似乎不是和我的性格相契;我好像更喜歡什麼呢? 所以我就試…試…試...我也玩過一陣子的飛盤運動,我也很喜歡;甚至也去考取國家教練證,在學校兼課教飛盤社團,那時候跟飛盤教練甚至也有過一起試著做飛盤生意的階段……種種嘗試,為什麼是遇到Ukulele而有改變?那是一種很難敘述的直覺,我好像就是更喜歡音樂多些;可以說是我心中真正的嚮往嗎!?但我的智慧又這麼有限,我必須要這樣子反覆嘗試、不斷推敲…才漸漸發現自己「原來」「更」喜歡什麼。好像是一桌子菜,你好像每一道都可以吃,你都不排斥;但哪一個才是你最愛吃的?

我覺得人「沒有一定要怎麼樣」,你沒有說一定要唸大學、也沒有說一定要做什麼工作;就像你沒有說一定要吃「白飯」一樣,我也沒有一定要做音樂做ukulele啊!這又呼應到謝錦說的:「一切都是選擇」,你是可以「選擇」的!而你的「選擇」就造就了你的生活,長期下來就塑造了你的生命。每個人的生命都有不同的風景,但這些都是你可以選擇的……你只有父母不能選、只有出生的地方和性別(或性向)不能選,你知道「現代」人,除非你在極權統治的國家,否則你的選擇真的很多……你甚至說走就能走。只是差別在於「你真的想要嗎?」我有朋友在參與視障協會的ukulele教學;你說看不見的人怎麼可以彈琴學樂器?你信不信看不見的人都可以做更多事呢?Why Not?為什麼不能?唯一不能的關鍵只有你「不要」啊……你要的話,哪有不能?

所以話說回來,每當有朋友感覺自己已有年紀,認為自己已經不利於學習技能或事物的時候,我就會非常感慨;那為什麼Line發貼圖能學會?那為什麼現在到Facebook上來能學會?我的舅舅,60歲才去考駕照、才學開車;我從來不相信有什麼事情是你想要而學不來的,只有你願不願意而已吧?

就像學鋼琴很多人也說「我的手指那麼僵硬了,來得及嗎?」,我的好朋友李讓是吹口琴的世界冠軍,他其實高中才開始吹口琴學音樂;我國小國中認識他的時候,他都在沉迷網咖打遊戲XD事情的重點就在於你什麼時候要開始,而不在於你現在是什麼階段。只要你願意,只要你有渴望,只要你想,你是可以選擇的。記得第一個例子嗎?沒有下半身的滑板天使都能移動自如了。你缺什麼?你只是手比較僵硬而已,不可能透過每天伸展使其柔軟嗎?你只是記憶比較退化而已,不可能透過反覆背誦練習使之熟悉嗎?你只是視聽比較不敏銳而已,不可能夠過放慢學習速度來一步一步成長嗎?或是你渴望什麼速成?你趕什麼時間?你有更多要忙的事情嗎?我想起一個健身房的標語是:「總有一個比你更忙的人在鍛鍊」……所有我們推說沒空、沒時間的狀況,其實只是我們「不夠想要」而已。

謝錦說一句話我是認同的:「人的一生不能逃避的兩件事情:選擇與死亡。時時刻刻要看清楚自己的情緒、思緒是什麼形狀,如果順著走下去會怎樣;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你真的老嗎?什麼是老你覺得?我覺得不是身體遲緩叫老、也不是年紀容貌……真正的「老」,在於你那顆「失去希望」、「不求新生」的心……當你覺得因為你如何如何「所以沒辦法」的想法誕生,那才是可怕的事情。人最大的阻力,真的往往來自於自己……
只要你想,就去要;只要你敢去追,就可能會有。你不做,什麼都不會發生。
「想,是不會有結果的」

2017年9月10日 星期日

【關於指板音點】


......其實我認為指板音點不是給彈奏者看的。真要說的話,指板「側」音點才是。所以若是玩家要選擇琴款的時候,要注意寧可無指板音點、不要無指板「側」音點。
你有注意到很多演奏家的琴並沒有指板音點嗎?那他們在演奏時就完全不用看琴嗎?其實真有很多演奏家不用看指板的,但大部份在比較難的橋段,還是會看一下;但是不是看正面音點、而是看側面音點。
指板的正面音點,我認為可能是使教學者讓學生更容易看懂格子做為記號使用的;但是做為彈奏者的話,自己應該要看的是側面音點,如果看著正面音點,會產生不良的演奏姿勢。
而演奏者做為表演,不做為教學的時候,自然在指板上就不必展示音點;而可以做其他的鑲嵌造型or留白。不過也有一些兼顧的做法,那就是既做出造型的變化,又保留在烏克麗麗通用的5/7/10/12/(15)的記號,例如照片中的OulCraft Kobic-S就是以月亮的陰、晴、圓、缺來彰顯在5/7/10/12的地方,12格剛好是一個八度。
音點的存在能夠幫助演奏者快速的找到位置,更能避免彈錯位置;在熟練度極高的情況下,就算是閉著眼睛不看琴,也能夠準確的移動,但是在演奏難度較高、較複雜的曲子時,仍可以透過音點來確保,善用音點可以讓演奏更加放心;不過這裡指的都是側音點。
如果演奏的時候看著指板音點,那表示你會將琴向上翻抬起來,造成不自然的角度,除了長久下來造成姿勢不良而形成疲勞之外,你的聲音也無法面對聽眾。
有一種情況是會自然看著指板音點的,那就是懶洋洋地躺臥在沙發上的時候,將烏克麗麗倒在自己身體,順著身體的曲線,舒服的彈奏,那時自然會看到指板音點,尤其是當使用21吋Soprano這類琴款的時候,就像抱著一個葫蘆一樣。
但凡演奏到26"Tenor這類的琴款,便不好將琴的面板轉向自己,而應讓響孔對著前方,應讓眼睛看的是琴的側音點和自己虎口的移動,透過虎口來判斷手指和琴格的位置,而不是看指板正面的音點。
以上是我的認知分享。